时间:2024/9/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liangssw.com/bozhu/14772.html

小卒话史

古代流放犯人

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我们在看清宫剧时,经常会听到皇帝会对那些犯人说这句话。“流放”之刑属于清朝五大刑法“笞杖徒流死”中的流刑。这种刑罚看似很轻,实则它的残酷仅次于死刑。

被判了流放之刑的犯人,将会被驱逐到很远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大都是人迹罕至、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之说以说这种惩罚比较严厉,正是因为很多犯人根本无法忍受长途跋涉的艰辛,大部分犯人都会死在流放的路上。

流放也叫流徙,这种刑罚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直到清末才被废除,一直延续了几千年。

遭流放的犯人

按照清朝《三流道里表》、《五军道里表》等法律制度规定,犯人每天必须日行50里。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百里、千里也不过咫尺之遥,可在古代却变得遥不可及。

倘若唐三藏没有了白龙马,戴上枷锁,时不时再遭受毒打,那么你让他日行50里试试?画面肯定不会那么唯美了。所以,这种流放之刑很残酷。

在清朝,流放之地有里(附近)、里(近边)、里(边远)、4里(极边和烟瘴)四个等级,所以让他们戴上刑具徒步走到那里,身心所遭受的折磨是无以复加的。

你也许会很好奇,古代犯人都会被流放到哪里呢?《尚书》曾记载:“流共工于幽州”。《史记》中也记载尧舜时期流放地点为幽陵、崇山等四个地方。

剧照

遭流放的女囚

黑龙江宁古塔

此去流人路几千,长虹亭外草连天。不知黑水西风雪,可有江南问渡船?——清·吴兆骞

宁古塔是历史上著名的流放地。

宁古塔的可怕主要是因为位置偏远,人烟稀少,很多犯人尤其是女犯人本身体质就比男性虚弱,加上气候严寒,导致她们痛不欲生。

“宁古塔”这个地名里虽然有个“塔”字,不过却没有塔,只是一种叫法罢了。

宁古塔原址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它是清朝东北边疆重镇,是设置盛京以北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公元年,宁古塔迁到黑龙江省宁安市。

明末清初时,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甚至是皇亲国戚,都被发配到宁古塔。康熙十五年后,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此地。

宁古塔常年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吃不饱、穿不暖,生病了也只能任由自生自灭,每天为“披甲人”有干不完的活,无论你此前地位有多么显赫,到了这里就是任人宰割的奴隶。

有人好奇这些犯人为什么不逃走?要知道,宁古塔周围都是荒山野岭,常有野兽出没,所以,对于这些犯人而言,逃走只是另一种死亡方式罢了。

故事画

披甲人

海南崖州

如今的海南早已是全球旅游胜地,尤其是三亚,每每假期,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与如今阳光、沙滩和大海的海南不同,几百年前的这里,在中原人眼中这里可是瘴疠之地,根本不宜久居。

海南古称崖州,自秦朝时纳入我国疆域,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据史料记载,从汉代到明朝,被贬黜流放到崖州的贤相名臣学士就有15人之多。唐朝的李德裕,北宋大文豪苏轼,都曾被流放到这里。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塑像

苏东坡是几千年流放文化的代表,他一生频遭流放,从宋神宗元丰三年(年)2月初被贬滴至湖北黄州,到被贬至颍州,再到年被贬至惠州,最后到海南儋州。

苏轼属于婉约词人,描写的多是儿女情长,这可以看出他根本无法胜任宰相之职,身居庙堂,自然会遭人算计。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苏轼《纵笔》

因一首诗被当政者章敦(字子厚)谗言构陷,苏轼也足够倒霉的。

崖州古城

湖北房陵(房县)

秦灭赵,“赵王迁流于房陵”,皆即此。秦置县。——《淮南子·泰族训》

湖北房陵是秦汉时期高规格流放地。房陵就是今天的房县,属于湖北十堰。

赵王迁是赵国最后一任国君,秦灭赵后,赵王迁被生擒,后来他被发配到房陵深山中,谥号幽缪。

剧照

赵王迁

嫪毐之乱既平,“夺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史记·秦始皇本纪》

徙吕不韦舍人万家于房陵。——《华阳国志》

除了赵王迁,秦相吕不韦也被秦始皇嬴政流放至此。据史料记载,历代共有45位帝王将相被流放至房陵,其中包括16位帝王、16名皇亲、1名将相及刺史。对于历史悠久的房县来说,流放文化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网络配图

烟瘴西南

明代《刑令》有一条规定,凡是官员贪污背叛流刑的,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都要发配至广东、广西、福建三处的龙南、安远、汀州、漳州烟瘴之地安置。

瘴气又称烟瘴,早见于《后汉书·南蛮传》:

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三国志平话》中记载:“言不闻蛮景烟瘴,芦水蜈蚣巴蛇,乃蛮地毒物。”瘴气是南方山林的有害气体,而“烟瘴”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刑法,而不仅仅是瘴气本身。

网络配图

这里的“西南”特指广东潮州,这座古城拥有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也被简称为“潮”。潮州境内有一条韩江,以前叫瘴江,因韩愈曾被贬谪到此地,所以改名为韩江。韩愈在流放途中写了一首诗,名曰《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可以看出,韩愈此时的心情无比惆怅,甚至透着一股悲凉气息。

当历史卷轴为我们徐徐展开时,让我们了解了古代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对于古代这四大流放地点,有你的家乡吗,除了这些流放地,你还知道哪些流放地呢?

剧照:古代流放之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75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