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新华社广州12月26日电题:“水分类”打通源头截污“最后一米”——广东汕头千村雨污分流见闻

新华社记者詹奕嘉、马晓澄

“不仅要学垃圾分类,而且要给水分类。”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和舖社区的居民们最近家里多了一条专排污水的管道,也学会了一个新名词。

“水分类”是雨污分流的通俗说法。从今年9月开始,汕头在全市个自然村全面铺开雨污分流工作,用天左右时间打通生活污水源头截污“最后一米”。

在汕头农村地区,由于雨污不分,雨季一来许多农村管网均会超负荷,导致污水溢出,污秽不堪。雨水还稀释了污水浓度,既降低污水处理厂的效率,又造成处理资源的浪费。

“如果说市政管网到村口是源头截污的最后一公里,居民家中雨污分流就是源头截污的最后一米。”汕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雨污分流之后,雨水可直接补充江河湖池水体,而污水处理厂也可集中“火力”净化污水。

记者在雨污分流已经完工的潮南区峡山街道桃陈社区看到,多户传统民宅内新装了污水管道,收集厕所水、洗澡水、厨房水和洗衣水。

“雨污分流看起来简单,就是把传统民宅原先的雨污合流管道作为雨水收集管,新造一条污水管、接入通往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但实际上很不容易。”桃陈社区党支部书记陈镇伟说,由于当地传统民宅每家每户里厨房、卫生间的位置都不一样,必须“一户一策”设计施工,需要做许多细致具体的工作。

雨污分流给社区生活带来了不少变化。污水单独入管排走后,房前屋后的沟渠没了臭味;雨水单独进入沟渠河塘后,村内的池塘、村旁的溪水也干净了许多。

当地居民陈焕雄说:“以前水随便倒,现在污水要倒到污水槽,有些生活习惯要改变,这对我们是好事,能改善生活环境。”

此次雨污分流工作涉及88.5万户、万人口。汕头已建立政府以奖代补、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市政府奖补40%、区县筹措30%、镇村自筹30%,发动企业和乡贤捐资,力争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记者从汕头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当地各区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雨污分流建设。截至12月19日,汕头全市个自然村中已有个动工建设雨污分流工程,动工率达63.79%,其中43个村已竣工。

汕头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雨污分流发挥长效作用、避免管道淤塞内涝,村居将成为项目运营维护主体,将“水分类”、管网接驳纳入村规民约,保障工程建好、管好、用好,助推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责任编辑:徐海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29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