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条江河 历时4个月 行程公里 《广东江河水》系列影像 再度呈现南粤大地 一条条江河的现状 以及沿岸居民的生活百态 02:34弯九曲,汇百川,经千里 滋沃土,育杰灵,厚泽岭南 在润物无声中 我们向母亲河的馈赠 献上敬意 详情》》4个月、5条江、6千公里 广东江河水:练江 18:47点击观看《广东江河水:练江》,片长18分47秒。 练江,因水清如白练而得名,源起揭阳普宁,流经汕头潮南、潮阳,在海门港出海。干流全长71.1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万。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工厂污水肆意排放、居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导致练江的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水体发黑发臭,变成了一条罹患重症的粤东潮汕母亲河。 在年6月成为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反面典型后,练江的整治进入“动真格”状态。两年多时间过去,治理成效也逐渐显现。 练江保卫战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和热情,本土艺术家丁增钦和陈左奋带领着潮南华瑶青少年潮乐团创作出大型潮州音乐组曲《练江》,气势雄壮的锣鼓乐诉说着母亲河被肆意污染的切肤之痛,抒发练江流域人民重整河山的豪情壮志。潮南华瑶社区是一个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然而村里的青少年潮乐团却培养出5名星海音乐学院民乐专业的大学生。 英歌舞是练江流域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舞蹈,根据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改编而成,被认为是扬正压邪象征,深受潮汕群众的喜爱和推崇。地处练江源头白坑湖旁的泥沟村,年过半百的泥沟小学教师张伯增利用周末时间教孩子们练习英歌舞,已经坚持了22年。 普宁占陇镇下寨村,迎着刚升起的朝阳,党支部书记陈喜亮骑着小摩托,开始了一天的河长工作。上午他需要去巡视一遍村里的河流,随后赶往村里新建的莲藕池查看情况。中午短暂休息后,下午他去到一条小支流的工地现场,监督施工方对河道进行清淤工作,观看草根艺术家给村里老房子画画,鼓励村里龙舟队训练。傍晚,看着村里的游乐园以及练江两岸休闲的人群渐多,陈喜亮感到欣慰。夜晚8时,结束工作回到老厝与老母亲喝茶,是他感到最踏实的时刻。 开渔节后的海门港,凌晨格外热闹,众多渔船返港,商贩云集。在一旁的练江出海口,一艘小渔船正准备出海,杨英烈杨举波兄弟以及超叔在练江出海口捕鱼二十多年,每次都是在夜里出海,钓一种长不大的鱼——石九公。 在长不足5米宽不足1.5米的小船上,渔民不断地放钓,不断地提线,天色变化由黑到蓝再到红,最后是刺眼的金黄,仿佛经历着一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辛勤的人们总能得到江河的馈赠。 清晨,在潮阳区铜盂镇的练江支流,许多潮汕妇女在河边洗衣物。中午,潮南区峡山街道的练江干流,青砖黄瓦的潮汕老厝旁,自劳地艺术学堂的孩子们在纸上画出心目中的母亲河。傍晚,水质好转的老练江,许多人在平缓温润的河水里畅泳。 他们,对练江重现“水清如白练”充满信心。 广东江河水:山涧精灵 西江 珠江流域最大的水系 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东麓 一路绵延 汇入无数大小支流 至广西梧州与桂江汇合后称西江 并由肇庆封开流入广东 滚滚江河水 滋养一方土地 “黑色精灵” 05:02“水面有一段会动的黑色‘烂木头’……” 年,彼时18岁的唐慧城与大人们一同在山里砍木头的时候,发现水面有一段“烂木头”,再仔细看看,还长了四个脚,众人抓起后带回村里称重,足足有18斤,后来当地派出所以保护动物的名义将它带走,给了唐慧城等人一些补贴。 万坑河段,一条人工放流的娃娃鱼出现在溪涧的乱石中。 这当然不是什么“烂木头” 而是大鲵 大家更习惯叫它“娃娃鱼” 然而它也并不是鱼类 而是一种两栖动物 保护区科研监测负责人黄畅生将检查完毕的娃娃鱼放回万坑河内。 作为溪流中的顶级物种 它们对环境要求极高 水源需无污染、富有流动性 且溶解氧要高 巡护员李家建对万坑河段的溪流进行巡查,查看诱捕的情况。 北纬24°,东经°,广东连南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在这里就生活着一群“黑夜精灵”。保护区的核心区里有两条溪流,自高山深涧而下,一条叫万坑河,另一条叫三家冲河。两条溪流汇到山脚的排肚河后,千回百转,最终汇入西江。 在生态系统完备的大鲵保护区内,万坑河自高山而下。 在这里 每一条娃娃鱼都有“身份证” 保护区工作人员对诱捕上来的娃娃鱼量体长,测体重。 每条娃娃鱼都被植入了“身份证”芯片,可以详细了解它们的所属品系、放流时的体长体重等信息。 黄畅生(右)和巡护员李家建对一条诱捕上来的娃娃鱼进行检查。 监测点条件艰苦。在三家冲监测点,所有东西都需要人力背进去,没有手机信号,只能用对讲机通话。在这个无人区内,巡护员需要与蛇虫共处,更需要忍受寂寞,长达一周独自坚守。 唐慧城挑着一周的米和菜前往三家冲监测点,替换已经值守一周的唐春荣,他们都是来自保护区山下排肚村的瑶族村民。 湿滑的路面十分危险。 三家冲监测点藏身原始森林之中。 娃娃鱼只会在夜间出没,且溪涧乱石密布。打小时候见到“黑色木头”后20多年时间,唐慧城再也没有亲眼见到野生的娃娃鱼。 “这么多年,每天都坚持巡护,就是希望能把娃娃鱼保护起来,最好有一天我也能再遇到这种黑色精灵……”已过不惑之年的唐慧城说道。 广东江河水:鹭人甲 顺德“鸟叔” 傍晚夕阳西下,顺德伦教鸡洲村的上空,落霞与群鹭齐飞,成千上万的鹭鸟结束一天的觅食,在竹林上空盘旋。“鸟叔”独自一人爬上观鸟台,扒开绿色遮光布的一角,静静地看着鸟儿飞翔,不经意之间已有20余年。 冼铨辉在观鸟台上默默看着不远处的鹭鸟。 “鸟叔”真名冼铨辉 年为了准备搭棚工程所需的竹子 他租下了顺德伦教鸡洲村 亩地种竹子 意外的是越来越多的鹭鸟来此筑巢安家 形成一个有近3万只鹭鸟聚集的生态园 数千只觅食归来的鹭鸟盘旋在竹林上空,蔚为壮观。 鸟窝里两只刚出生的雏鸟。 一只白鹭在竹林间跳跃。 一只嗷嗷待哺的幼鸟张开大嘴向鸟妈妈要吃的。 鹭鸟在竹林里繁衍生息,让冼铨辉下定决心保留这片竹林,为了防止外人捕猎,他还挖建了隔绝外界的护林河。从此成为鹭鸟天堂的守护者,大家都尊称他为“顺德鸟叔”。 天刚亮,冼铨辉就骑着摩托车来到鹭园,巡查有没有落单受伤的鸟儿,竹子长势如何以及河道有没有淤塞,静谧的竹林只听得见鸟鸣声和流水声,直到天黑鹭鸟归巢,他会留宿在棚房,忍受蚊虫的叮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为了保护鹭鸟不受外界的干扰,冼铨辉专门挖建了一条护林河。 冼铨辉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只病鸟,在简单检查后将其放回。 经过20余年的守护 鹭鸟天堂成为了顺德当地 一张著名绿色名片 成为孩子们的绿色学校 鸟叔向前来参观的市民进行简单讲解。 市民们在观鸟台观察鹭鸟。 傍晚,落日余晖下的鹭园上空上演了千鸟回巢的壮观画面。 太阳西沉,一只鹭鸟在落日前飞过。 由于近些年照看鹭园,搭棚生意已渐淡,冼铨辉苦笑说自己“有心无力”,难以独自支撑这片林地。“希望社会有心人士能够给予帮助,与我合力保留下这一片鹭鸟生态林。”冼铨辉说出自己的小小心愿。虽然前途未知,但他依旧乐观,谋划着如果能够留下,将对林区河道和此前被台风摧毁的竹林进行修缮,让更多的鸟儿前来栖息。 来源:综合南方+客户端 编辑:斯卫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66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