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农民,很多人眼前都会浮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场景,但采用现代化手段耕种的农民并非如此。如今,伴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加速涌现,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各个生产环节,智慧农业也应运而生。近日,记者到潮阳区采访,就看到有种粮大户用智能技术管理农田,种田变得省时省力又省心,大数据下的耕作更加科学化,增产增收也更有保障。 在西胪镇泉塘村潮阳区丝苗米产业园示范田里,一望无际的水稻绿油油的,让人心旷神怡。经验老道的农户郭海洋看着田间的庄稼,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如今的水稻田,都装上了电子设备,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让种田变得省时省力又省心。 以前种田比较麻烦,得用锄头和牛来翻土,现在全部机械化和智能化。以前人工一天要插一亩多田秧,现在机械化,每天可以插秧四五十亩田,喷药、除草什么的都非常高科技的,省工省力,对我们这些种田的农民也能省下一些本钱。——农民郭海洋 稻田间安插的这一个个电子设备,被农户们称为“农眼”。这些“眼睛”靠太阳能维持运转,可以不间断监测稻田的水位、温度、湿度、风力、风向和虫害等情况,让田间管理更科学,而这种将物联网技术规模化应用到水稻田间管理,在我市农业领域还是首次。 这个设备能监测到田间的数据,有15种,比如说雨量,它能监测到今天下了多少雨,下了多少毫升的雨,能反馈到工作室里面,工作室里面能派个人出来,要排水或者要怎么弄,之前传统人工的话,之前下雨天,不管雨多大,你都要出来看一下田间的雨,现在有这个机器的话,更加方便。——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队长林岳滨 人在屋中坐,尽知田园事。借助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农户种田也向智能化迈进。在位于关埠镇的潮阳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全产业链科技示范中心,工作人员手指一动,西胪镇和关埠镇多亩稻田的数字农场及各种数据就出现在眼前,再通过技术分析,技术人员就能针对性地作出指导,合理安排种植规划。 将过去模糊的种植经验数据化、信息化,把仪器自动采集到的湿度、雨量、水位、虫害、风力、风向等15项综合信息传到电脑终端,建立农作物田间数据库,能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益。——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队长林岳滨 手机连上物联网后,同样能实现农田远程可视化管理,通过实时收集农作物的生长数据,再进行针对性的动态管理,农户对水稻的生长了然于胸。 一旦在手机上发现有病虫害,我们马上就会派出无人机,去喷农药,之前没有这个设备,人要到田里面看,看完以后还要去叫人工,人工的话,可能要一两天的时间,才能过来喷病虫害,有这个检测设备和无人机,杀病虫害会比较快一点,会及时喷药。——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队长林岳滨 目前,潮阳省级丝苗米产业园已有1万多亩示范田用上了智能化监测系统,而基于农田智能监测系统的共享模式,水稻等农作物的产销对接、品牌打造等将有更坚实的支撑,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微评:发展智慧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现代农业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收集、分析数据,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等问题。为稻田安装“农眼”监测设备,让农民搭上了科技兴农的直通车,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农业发展前景,值得推广。 来源:今日视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1981.html |